
三合鋼刀
三合鋼是一種三層式的合鋼技術,19世紀時由日本開發出來。其做法是將不同性質的鋼相疊在一起,以製作成為刀具,通常是由外層兩片韌性、防鏽性較好的鋼材,去包覆硬度高的鋼材。

起源
鋼材的「硬度與韌性」是一個難以兼具的性質。高硬度的鋼材,能讓刀具在鋒利度上限(能夠打磨得更鋒利)與鋒利持久度(更不容易變鈍)更高,但通常硬度越高的鋼材,韌性就會越差,很容易經碰撞破損。讓鋼材「高硬度」兼具「高韌性」,就成了製作刀具的一個理想。
鋼材製作的兩難
為了提高硬度,煉鋼時就需要讓「碳」含量增加,但碳含量增加時,鋼材的性質就會「脆」,同時也會更容易「鏽」,作為製作刀具使用,這兩個性質會讓刀具的耐用度不高,容易損壞。
歷史上的嘗試
早在西元前凱爾特人就已經製作出了「花紋鋼」,也就是最早時期的複合鋼刀劍,以「軟硬交融」的方式,試圖達到既鋒利又有韌性的複合性質鋼材,而之後在印度、歐洲、中國都有類似的煉鋼方式,而大馬士革鋼大概是最有名的花紋鋼。但以這種方式製作的鋼材,最終還是被淘汰了,不均勻的鋼材是非常脆弱的。
真正的「鋒利與耐用」兼具

現今常見的三合鋼
三合鋼最早由日本傳到台灣,再由台灣傳到中國,目前市面上較能找到這三個國家製作的三合鋼刀(歐美品牌較少)。現今的三合鋼大部分是由韌性較好的不鏽鋼作為外層(例如430不鏽鋼),而內層核心鋼材採用高碳含量的不鏽鋼(例如VG10)製作而成,不僅鋒利、抗裂還非常防鏽,但價格相對也會比一般鋼板刀具來得昂貴。

三合鋼技術讓高端刀具的使用門檻降低許多,家庭等一般使用者,儘管在對於刀具的使用經驗較不足,也能經鬆地使用,不用太過細心的照料或養護,一把刀具也能輕鬆使用幾十年。